【综述】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围绕佛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积极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佛山教育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主要是:抓住重点,教育现代化建设开局良好;资源优化,教育发展逐步优质均衡;统筹兼顾,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创新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立足经济,服务功能日趋突出;队伍支撑,教育人力资源不断盘活;深化改革,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坚持公平,群众需求日益满足。
【教育现代化建设】 佛山市建成教育强市后,围绕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召开了4个全市性大型教育专题会议,即教育现代化建设、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等15份重要文件,启动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三大战略重点,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经省政府批准,佛山市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教育现代化建设试点市。各区对照广东省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案,认真查找差距,研究解决办法,落实推进措施,加快了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
【基础教育】 在学前教育的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区办公办幼儿园、镇办中心幼儿园、村办集体幼儿园的办园体制。建立起佛山市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全市学前教育的发展。切实抓好示范性幼儿园和等级幼儿园的建设,6所幼儿园被评为省一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继续完善义务教育“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区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统筹管理的责任,顺德、高明、三水已将村办小学纳入区、镇政府管理。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2002年至今,全市共撤并中小学353所,新建扩建中小学201所。加强普通高中等级学校和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的办学水平。全市有4所普通高中被评为省一级,19所普通高中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居全省前列。
【职业教育】 2006年是职业教育工作力度较大的一年。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取得了新的进展,与广东东西两翼和山区合作办学初见成效,与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扩展,重点学校、重点专业、实训中心(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继续加大。2006年,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98%,持双证毕业生毕业率83.7%;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1所,省级重点4所。至年底止,全市中职学校40所,其中国家级重点学校11所,省级重点10所,高级技工学校2所,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4个。
【高等教育】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完成三校整合后致力推进新校园建设,全力做好办学水平评估的“迎评”工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质量与效益进一步提高。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佛山市技工学校和南海高级技工学校的整合工作有力推进。高校积极探索与国外高校交流与合作的新路子。加强高校制度建设和多门类的学科与专业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强化科研开发,推动产学研结合,改善学校教学设备与环境,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成人与社区教育】 利用佛山市学校教育资源,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等教育资源的开放,构建面向社会的社区教育网络。各区学校与镇街、村居社区互动,搭建社区教育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系列活动。依托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老年大学、家长学校、妇女学校、乡镇干部培训基地、外来人口培训中心、农村科普基地、健康教育基地及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阵地,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各类教育和培训。同时,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完善社区教育设施,提高社区教育普及程度,努力构建满足各类人群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学习型社会。据统计,2006年全市各类社会培训达35万人次。
【民办教育】 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落实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严格规范准入条件,完善审批制度,确保办学质量。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管理和科学指导,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民办教育的管理,积极开展对民办学校的督查,在维护民办教育合法权益的同时,坚决依法取缔非法办学,力促不达标学校加强整改。据统计,佛山市有民办学校(含幼儿园)679所,比2004年的890所增加了102所。民办中小学在校生9.82万人,比2004年增加了3.97万人。
【教育教学】 坚持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为重点,积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加强课程思想道德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强化学科德育渗透。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机制。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科技等活动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了环境育人功能。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市、区两级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调研和视导,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及时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新课程培训和学科教研,努力搭建教学交流平台,加强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以课程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大胆探索“快乐英语”、“愉快学习”、“成功教育”等特色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06年,佛山市高考上线人数在连年增长的基础上又有新突破:全市参加高考3.41万人,其中上本科线以上1.29万人,比上年增加1375人,增幅11.92%,创历年最高水平;700分以上910人,居全省第3位。全市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突出: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优质课和课改教学论文等共有116项获国家级奖励、448项获省级奖励;学生在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中共有3537人次获国家级奖励、322人次获省级奖励。
【队伍建设】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实行教师公开招聘制度,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优化了教师队伍。推行学校中层干部和校长竞争上岗制度,提升了学校教育管理水平。推进教师交流制度,实行区内城镇中小学教师与区内农村或薄弱学校教师对口交流,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校本培训等形式,开拓性地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着力推进教师研究生课程班培训工作,教师学历层次、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注重名师的引进和培养,落实促进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做好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以教研科研活动为动力,引领并指导学校积极开展一系列教研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理论和专业水平。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有效地稳定了教师队伍。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以提高校长教育管理、教育经营和教育科研能力为目的,以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为重点,组织校长到市外甚至到国外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提高校长综合素质。重视加强教育行政干部队伍的建设,以排头兵实践活动和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促进机关良好作风的形成,提高干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抓好机关干部政治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工作,不断增强干部政治业务素质。近三年,全市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到国外培训达634人,在国内(市外)参加培训达4217人。
【教育科研】 坚持以教育科研引领教育发展,不断增强科研课题的前瞻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全市已初步形成一个开放的市、区、镇、校四级教科研网络,构建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质量管理、信息管理等多元教育科研管理体系,教育科研渗透、贯穿和作用于全市教育领域。全市申报广东省“十一五”教学研究课题,有10项被批准立项,与广州市并列第一;申报全国、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规划课题,有6项被批准立项。
【民生问题】 从2006年秋季起对本市户籍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成为全省免费义务教育实施步子较快的地市之一。全年免费对象50.37万人,第一学期免费义务教育资金1.29亿元。继续按照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妥善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全市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在校生12.35万人,其中79%就读公办学校。进一步落实政策和措施,做好扶贫助学工作,资助低保家庭、特殊困难家庭、严重受灾家庭的学生共计3.72万人次,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助学资金约4800多万元,其中财政资金约占93.2%。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狠抓教育收费管理,依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发展环境】 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成了佛山市教育城域网,“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工作扎实开展,教学资源建设稳步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成效明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积极稳妥地推进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考务工作信息化,全力推进招生“阳光工程”制度化,招生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得到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和机关作风建设,与排头兵实践活动和纪律教育活动月有机结合,加强全市教育系统党风廉政教育,抓好全系统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的落实,落实好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确保教育系统全年没有党风廉政方面重大案件发生。认真做好信访工作,维护教育发展稳定大局。落实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逐步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格局,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增强了机关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促使全市教育行政机关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强化督政, 深化督学,继续巩固教育强市成果,力促三水区大塘镇和高明区明城镇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使佛山市100%的镇(街)成为省教育强镇。抓好区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促进党政领导落实发展教育的责任。坚持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吴海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