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2006年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抓住新机遇,以围绕制定实施“十一五”规划凝聚力量为重点,以贯彻落实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部署任务重点突出,组织协调忙而有序,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工作实绩成效显著,开拓了新的工作局面。
【突出抓好换届工作,多党合作工作取得新进展】 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以实现政治交接为目标,顺利完成了民主党派的换届工作,优化了民主党派的班子结构。全市7个民主党派共有28个基层组织进行了换届,换届新任领导班子成员共155人。市级7个民主党派组织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会,新进主委3人,副主委7人,市委委员33人。各民主党派新一届市委会领导班子政治素质提升,年龄结构优化,学历职称提高。他们都经过了党委组织、统战部门的长期考察和培养,政治素质好、参政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平均年龄从上届的48.5岁下降到本届的44.1岁,其中正、副主委的平均年龄从上届的50.8岁下降到本届的47.2岁;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从上届的77.5%上升到本届的85.5%,其中研究生比例由26.5%上升到36.6%。以市、区两级人大、政府和政协换届为契机,规范和推进了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工作。党外人士担任市人大副主任1人,市政府副市长1人,市政协副主席4人;全市五区人大、政府和政协都按照统一标准配备党外领导干部,分别安排了一名党外人大副主任、一名党外副区长和三名党外政协副主席,其中各区政协分别增加了一名党外副主席。通过换届,为进一步促进多党合作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加强培养选拔使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取得新进步】 结合换届工作,积极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加快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成长。着重在党外人才较多的单位,如教育、卫生、中介组织等部门,开展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工作调研,初步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建立完善了党外后备干部数据库。首次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佛山市党外中青年干部统战理论专题培训班,25名优秀党外干部参加了学习。此外,还选送了党外干部4人次参加省委统战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学习。通过强化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政治素质,增强了他们与共产党的合作共事能力。同时,通过换届工作,适时安排了一批新的党外代表人物,使一些具有代表性、参政议政能力强、整体素质较好的党外人士得到了安排使用。据统计,在这次换届中,他们当中有6人担任了市、区人大代表,36人担任了市、区政协委员,26人进入了民主党派各级组织领导班子,为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事业提供了新力量。
【发挥工商联载体作用,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取得新突破】 积极推动行业协(商)会建设,建立健全工作载体,发挥工商联载体作用,强化了非公经济人士等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决定》文件精神,在全市开展了产业类、经济类行业协(商)会情况调研,摸清了全市行业协(商)会的布局结构、隶属关系、运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并提出对策建议,推动了“政社分离”工作的开展,为充分发挥工商联(总商会)的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职能,推动非公经济领域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夯实了组织基础。认真抓好非公经济等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安排工作,在新一届政协委员中,新社会阶层人士大幅增加,如新一届市政协委员中,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共安排了96名,占委员总数的25%,比上一届该界别的委员人数增加了一倍多。推动区级工商联完成了换届工作任务,换届后各区工商联会长均由民营企业家担任,南海区工商联会长杜泽华还当选为南海区政协副主席,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加强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引导工作,组织了31位民营企业家到中央党校培训学习。引导支持非公经济人士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4位民营企业家获得全省非公经济人士优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光荣称号。
【深化联谊交往,港澳台海外工作取得新发展】 一是广泛开展联谊,扩大了交流交往。与省委统战部联合举办了“广东海外联谊会、佛山海外联谊会丙戌年新春联欢活动”,省、市有关领导、港澳知名人士、省、市海联会负责人等共700多人出席了联欢活动;顺德区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了世界顺德联谊总会第五届恳亲大会,16个国家和地区28个社团600多人参加了大会。以广东佛山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为平台,围绕佛台农业合作,扎实推进佛台交流活动,部分台湾高层人士、台湾中农人集团、台湾大型农业考察团、高雄县议会参访团、高雄书画学会代表团先后到佛山开展交流活动,有的还签订了长期交流合作协议。全年共接待台湾参访团23批280人次,赴台开展交流活动32批103人次。二是加强港澳社团和重点人物工作,增强了港澳乡亲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先后拜会了港澳10多个社团和30多位社团领袖,向他们通报佛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十一五”规划蓝图,听取他们对家乡建设的意见。积极倡导港澳社团互动交流,香港佛山工商联拜访了顺德联谊总会,海联会的团体会员拜会了海联会总部,通过互动和交流,增进了友谊和友情。邀请了510位荣誉市民、市政协港澳委员、重点人士和社团领袖,到佛山出席第十二届省运会开幕式,既加强了与港澳重点人物的沟通联系,又支持了省运会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三是发挥港澳台海外优势,为富裕和谐佛山建设提供了支持。据统计,2006年,荣誉市民、港澳乡亲在佛山投资、增资办实业投资总金额达16.38亿元人民币,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捐资赠物折合人民币6144.63万元。全市新增台资企业29家,利用台资1.3亿美元,增资台资企业23家,增资金额9757.73万美元。全市台资企业已增至810家,资金超过20亿美元,其中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的有25家。
【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成果】 一是依法加强了对宗教事务的管理。通过举办培训班、加强督促检查和推动宗教活动场所建章立制,进一步提高了宗教教职人员和宗教活动场所遵纪守法意识;对全市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类和核实换发登记证,规范了对宗教教职人员和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坚决打击非法的宗教活动,全年共取缔非法宗教活动14宗,确保了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维护了社会法治和稳定。二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上了新台阶。指导和帮助天主教成立了佛山市天主教爱国会和顺德区基督教三自会完成换届工作,为发挥宗教团体作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创造了条件。认真做好澳门宗教访粤团的来访接待工作,宣传了党的宗教方针政策,促进了佛澳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指导、协助举办广东禅宗历史文化长廊活动暨宝林寺佛教文化活动,挖掘和弘扬宗教文化的积极因素,努力为主流文化服务。协助佛山仁寿寺成立慈善服务室,为低保群众和贫困人士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开办仅半年就为3300多名患者提供了服务,成为和谐社会建设和佛山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亮点和窗口。2006年,全市宗教界参与抗洪救灾、扶贫助学、帮扶少数民族、支持光彩事业等公益活动捐款(物)折合人民币共189万多元,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了力量。三是探索了城市少数民族管理工作机制。针对佛山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的特点,着重加强了与少数民族劳工输出地的沟通和联系,先后到青海省的西宁市、海东地区等地,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就如何加强对少数民族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共识,建立了两地政府联系、沟通、互动机制,走出了一条做好城市少数民族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廖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