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市
【综述】 2014年,按照《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佛山市依法治市 2012~2016年规划》和《佛山市 2014年依法治市工作要点》的部署,佛山依法治市工作以依法执政为核心,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开展社会治理工作为重点,不断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全年各级部门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 1000多宗,矛盾纠纷化解率 90%以上。组织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确定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的试点单位,市、区、镇三级部门进行指导培育,并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大力推动法治镇街创建和社会治理工作。做好“设区市获得地方立法权立法”的前期准备工作。推出佛山市重大决策程序的 4个配套制度文件,聘请 7位资深律师担任市长、副市长的“一对一”法律顾问。市国税局等 4个单位被确定为广东省第二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三水区获评“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广东省打造珠三角法治示范区建设中期检查评估组对佛山市法治工作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调研】 2014年 4月下旬至 7月上旬,由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卢立湃带队,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和市依法治市办、市中级法院、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工商联等单位人员参加,对佛山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组认为,佛山市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总数多年来稳居广东省全省第三、地级市之首。为此,市社工委、民政局等有关单位做了大量工作:一是改革登记制度,降低准入门槛。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注入发展动力。三是突出重点培育,完善发展格局。四是重点推进,创新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方法。五是推进行业自律,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建设。
调研组发现,佛山市在社会组织培育管理发展,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亟需弥补。一是社会组织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二是部分社会组织素质不高、管理不规范。三是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不够。四是社会组织监管力不从心。
调研组从观念、体制、管理及社会组织自身等 4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分别从社会支持、政策支持、能力支持和管理支持 4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跟踪处理,并把相关意见和建议融入有关政策的制订中。
【“珠三角法治创建示范区”中期情况检查调研】 2014年 8月 20日,由广东省司法厅副厅长何流明带队的工作组,对佛山市打造“珠三角法治创建示范区”中期情况进行了检查调研。中共佛山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市法制局及南海区依法治区办、顺德区依法治区办负责人参加法治创建座谈汇报。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委依法治市办常务副主任胡亚林汇报佛山市创建“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示范城市”的设想和措施,重点介绍创建工作与市委中心工作、大部制改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三打两建”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紧密结合的五点做法,剖析存在问题,提出完善法治创建工作的打算。工作组还实地察看了顺德区陈村镇、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广东省依法治省办工作组对佛山市打造“珠三角法治创建示范区”进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
【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第 19次全体会议】 2014年 11月 7日召开。会议围绕“以法治精神推动佛山全面深化改革”主题,专题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总书记习近平所做的“说明”,听取市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佛山市 2013年和 2014年上半年依法治市工作情况,并结合佛山实际对《关于全面推进“法治佛山”建设的实施意见》(讨论稿)进行研究讨论。会上,市委书记、市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组长刘悦伦作了重要讲话。刘悦伦认为,通过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社会矛盾、创建平安佛山活动、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和法律服务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法治佛山建设由“冷”变“热”、由“虚”变“实”、由“轻”变“重”,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刘悦伦要求,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治以法尊”上来;要以法为纲,构建立法、执法、司法、监督等全方位的法治体系;要统筹兼顾,以法治精神推动佛山全面深化改革,引领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刘悦伦指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依法规范和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实现政府职能、权限、责任的法定化,建立健全规范自由裁量权工作制度,加强行政职权标准化建设。
【法治镇(街)创建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 2014年 12月 23日,佛山市法治镇(街)创建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南海区狮山镇召开。佛山市市、区、镇(街)相关领导及广东省依法治省办专职副主任黄文平,以及佛山市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等约 150人参加会议。 经验交流会上,务庄社区参理事会、市医调委、佛山市湖北商会等三种类型社会组织代表及南海区桂城街道、顺德区陈村镇、三水区西南街道作了经验介绍,其他部分镇(街)和社会组织以书面形式进行工作交流。市委书记、市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组长刘悦伦作了重要讲话。刘悦伦强调,要严格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从法律意识、法律制度、法治政务、法律服务、法律调解等方面,深入推进法治镇(街)创建工作:一要着力重构基层治理组织架构,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厘清基层各类组织的职责分工和权责边界,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经济组织为基础、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为协同、公众参与为路径、民主法治为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二要着力构建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多方参与、管理有效、优质便捷、可持续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三要着力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进一步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四要加强深化法治镇(街)创建工作的组织保障,进一步健全“党委统揽全局、各方积极推进、狠抓贯彻落实”的法治佛山建设工作格局。
(梁倩婷)
依法行政
【综述】 2014年,佛山市依法行政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推动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法治化。
2014年,佛山市在广东省率先为市长配备“一对一”法律顾问;发布《佛山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首次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出台《佛山市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办法》,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办公室统筹推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年,中国法治政府评估佛山名列全国第三。
【行政职权标准化建设】 2014年,佛山市继续抓好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两大类别的职权标准化工作,每个职权都编制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细化、量化裁量标准,让职权准确、无差别实施。
是年,在基层政府的积极探索尝试下,顺德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南海“三单”管理改革、禅城“一门式”改革等顺利推进。南海区在广东省率先实现行政审批标准化、程序化和电子化运行。
【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制度】 2014年,佛山市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政府信息公开组织领导。该制度规定,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联席会议的第一召集人,市政府秘书长任召集人,发改、教育、民政、人社、国土规划、住建、交通、农业等与公共企事业单位密切相关的部门为成员单位。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办公室统筹推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社会治理制度创新】 2014年,佛山市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多渠道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一是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推行律师事务所与村(居)结对共建,落实“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二是探索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南海区先行先试,建起“区驻点为支撑—镇驻班为主体—村常驻为延伸”三级体系。构建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多级社情民意数据库,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三是推行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全覆盖。2014年,佛山在各区全面推广集中复议制度。探索案件审理公开透明审理机制,对典型案件进行集中议决。探索建立行政复议案件繁简分流制度。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2014年,经佛山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佛山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正式发布。该规定首次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
【法治政府评估佛山名列全国第三】 2014年 12月 28日,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开展《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4)》在北京发布,佛山名列全国第三。报告对包括 4个直辖市、27个省府所在市的 100个地级以上城市政府的法治建设水平进行评价,评价依据行政决策、行政执法、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与问责、社会矛盾化解与行政争议解决、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等 9个指标,其中,社会矛盾化解与行政争议解决指标得分佛山居全国第一。
(黄焯怡)
基层政权建设
【综述】 至 2014年末,佛山共有村委会 328个,其中禅城区 54个、南海区 67个、顺德区 108个、高明区 51个、三水区 48个;共有居委会 411个,其中禅城区 90个、南海区 182个、顺德区 96个、高明区 21个、三水区 22个。2014年,佛山市圆满完成全市村委会、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并开展全市“城乡社区建设提升年”活动,不断取得基层治理新成果、新经验,全市城乡社区软硬件环境不断优化。
【村委会、居委会换届】 2014年,佛山市村委会、居委会换届选举期间,全市共有村委会、社区居委会 739个(村委会 328个、社区居委会 411个),其中需换届的 735个村委会、居委会(禅城区奇槎、东平、江滨等 3个新成立的社区不需参加此次换届)均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共选举出村(居)委会成员 3103名,其中党委建议人选当选率94.7%。新一届村、居委会成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63.9%,比上一届提高 9.5%;平均年龄41.6岁;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89.9%,比上一届提高 25.4%;“两委”交叉任职率89.4%,比上一届提高33.3%。此次换届选举历时 2个月,总体进程平稳顺利。
【城乡社区建设】 2014年,佛山市以开展“城乡社区建设提升年”活动为统揽,推进“固基础、优队伍,推自治、促协同,理关系、减负担,强服务、精管理”等工作,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
社区基础设施成效显著。全市五区全年共投入 2.7亿元用于提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顺利完成“六个一”工程建设任务,相继出台社区工作经费的保障性文件,较大地改善了社区办公与服务用房条件。
社区协同共治纵深发展。丰富公众参与新载体,全市共建立 463个“社区参理事会”“村(居)议事监事会”等民主议事和决策机构,占村(居)委会总数的62.74%。强化民主监督,全市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工作达标率90%,提前完成广东省民政厅下达的任务指标。
城乡社区治理手段进一步创新。启动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被定为广东省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单位。禅城区以“一门式”政务服务体系改革为抓手,试点推进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受到国家、广东省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南海区在大沥镇、狮山镇和里水镇选取 10个社区开展社区综合性网格化治理的试点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社区服务水平提升步伐加快。社区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志愿者注册率8.3%。社区文化活动更加繁荣,全市社区普遍开展“邻里守望”社区志愿服务、道德讲堂、“身边好人”巡讲巡演等活动。每个社区至少发展 3名以上文化志愿者。产业社区建设进度加快,其中,三水区以“产城人”融合为发展理念,全面提升乐平镇产业园区、西南街道水乡工业园和大塘镇工业园的产业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水平,努力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基层治理创新】 2014年,佛山市打造基层治理精品工程。
基层治理课题攻关。联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开展对全市“城乡基层治理”和“产业园区社区服务”2个方向课题的研究,以提炼总结佛山特色的城乡基层治理和产业园区社区服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经过与课题团队共同调研、探讨、研究,共形成 10份调研报告,其中,《两级议事会:打造村民自治“小大人”——基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创新村、小组两级议事会的调查与思考》和《协商民主:实现基层自治的有效路径——基于佛山市民主协商实践的调查与思考》2份报告递交民政部并受到关注,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副部长窦玉沛作出肯定批示。
社区公共服务创新。根据民政部等 5部委《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在禅城区、南海区和顺德区调研展开试点工作。禅城区建立以区主要领导主导推动的工作机制,引进国内优秀技术团队,与民政部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有关要求规范直接对接,高标准高起点打造平台建设模式,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广东省民政厅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并吸引兄弟城市到访考察学习。市委书记刘悦伦、副市长王玲多次到禅城区调研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试点工作建设情况,研究下一步全市推进该工作的可行性做法。
基层治理探索。各区、镇(街道)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基层治理新经验。有的推动社会服务专业化,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开展社区服务, 搭建了“创益中心”、家庭服务中心、“七一空间”“陈氏大宗祠”等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逐步建立起“4·30学堂”“长者饭堂”“工疗站”等便民利民服务品牌;有的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涌现出了“新南海人梦家园”“创享家”、北滘异地务工人员服务中心、“新三水人服务站”、狮山树本产业家园、乐平产业园区等新型产业社区模式;有的推动村(居)民自治互助,如南海探索创建熟人社区、三水深入推进村组两级自治等,同时,各地“乡贤会”“慈善会”“街坊会”“邻里中心”“互助社”等村(居)民自治组织蓬勃发展;有的探索信息化手段,如禅城区推进“一门式”政务改革、南海区推行“网格化”社区治理模式、顺德区在勒流街道所有村(居)委会推行“手机村务通”试点工作,不断开创基层治理工作新局面。
(吕龙锋)